记者 辛圆
工信部网站周五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从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拓展市场需求等五个方面提出10项具体举措。
《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方面,《方案》首先提到,增强高端化供给。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需求,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化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方案》提出,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石化领域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及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
另外,《方案》提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支持企业加强重点设备智能化适配改造,部署一批针对分离、蒸馏、提纯等行业典型单元操作需求的场景模型,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遴选发布一批带动性强的典型案例。
拓展市场需求方面,《方案》提出,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传统领域供需适配性。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壮大发展载体方面,《方案》提到,持续做好化工园区设立、认定、扩区、复核和问题整改。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智慧化评价导则,全面开展化工园区分级评价,加快对标改造、提级进步。
除上述四个方面,《方案》在深化开放合作方面提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持续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指导和帮助企业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展石化化工产品出口渠道。
在7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曾提到,要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陆续出炉。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在此之前,《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和《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继发布。
统计数据显示,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分别达到35.5%和16.4%,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