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巨塔的裂缝:医学的现代性批判与公众科学的重构》
潘隆斐等著,鼓楼新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深入剖析医疗行业过度商业化、产业化后引发的信任崩塌与道德困境。通过西方大量真实案例,揭示现代医学在科研、临床、监管中的异化与弊病,警示个人在健康决策中可能踩入的“陷阱”。它不止于批判,更探讨了“公众科学”作为解方的可能与局限,最终呼吁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本质。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刘妍著,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一段追寻中国木拱桥这项“中国绝技”的深度旅程,讲述了中国木拱桥跌宕起伏的生命史。书中不仅揭示了凌空飞虹的精妙建造原理,更思考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为何类似的“编木拱”技术曾在世界多地萌芽,却唯有在中国闽浙山间生根发芽,最终淬炼成一套成熟、稳定、代代相传的匠作传统。

《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
李开元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刺秦》是李开元《秦谜》的姊妹篇,通过对《史记》名篇做精准细读,侦破“荆轲刺秦”的真伪虚实,重新描绘一幅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画卷。在此基础上,尝试历史假设的可能,进而对李斯其人及其名篇《谏逐客书》的历史地位,乃至对秦朝速亡提出新解。

《大门口的陌生人》
何袜皮著,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近年来城市犯罪率持续降低,保安人数却不断增长。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保安?带着这个问题,作者在某大型小区的物业实习了九个月,观察并参与了保安的日常工作。她发现,保安被夹在物业和业主中间,要同时满足保安公司、物业和业主三方的需求。他们不善于表达,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同样渴望尊严与安稳,同样有着自己的恐惧。

《大战场:敌后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余戈等著,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本书作者长期坚持田野调查,深入晋冀豫苏鲁等敌后战场战役战斗发生地寻访调研,结合中外史料互证,挖掘鲜为人知的战场记忆,重现了真实的敌后战场。本书有力回击了对敌后战场的诋毁抹黑,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军战史专业研究的空白。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
[西]欧阳安著,周萌、谢文侃译,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引人入胜地描绘了一幅由欧亚各国的统治者、冒险家和商业移民组成的跨太平洋社区的生动画卷,驳斥了关于亚洲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陈词滥调,并对当今地缘政治的背景重新进行了历史定位。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铸就了时代开始和变革的标志,也为理解早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
段志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清最后三十多年,发生了无数重大的、改变国家命运的事件,孔庙这个本来高居国家礼乐系统最高等级的殿堂,也在日甚一日的危局中日渐边缘化。本书深入研究了清代孔庙的历史变迁,从以往关注较少的孔庙空间——东西两庑入手,一步步讲述“众神”如何归位,探索在晚清风雨动荡的历史转型中,中国人是如何理解制度和国家的。

《开罗1921 : 缔造现代中东的十日》
[加]C.布拉德·福特著,高爱娣译,方尖碑|译林出版社
一场历史性会议的全景再现,重塑后奥斯曼时代的中东世界。1921年的开罗会议是由英国官员举行的一系列秘密会议,旨在为中东制定共同政策,并为英国控制伊拉克和外约旦制定蓝图。此次会议对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带领读者穿越1921年开罗会议的十日之旅,探索当时的政治阴谋。

《母女关系的精神分析:被支配的女儿们》
[日]斋藤环著,蕾克译,野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亚女儿的自我怀疑里,藏着母亲的话语。自责的根,原是太想成为“值得被爱”的女儿。母亲也是在父权制中跌跌撞撞从某人的女儿成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她们都在面对同一个迷宫。

《难免痛苦,“待”着就好:一名新手心理医生的笑泪照护手记》
[日]东畑开人著,胡文海译;吉琛佳校,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日本新生代知名心理学学者东畑开人夺得多项大奖的医学人文著作,他以幽默、温暖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从业开端亲眼见证的照护者与被照护者笑泪交织的生命风景,同时从“闲暇”“无聊”“中动态”等概念切入,对照护与治疗的真谛进行了深刻探讨。这不仅是日间照护病房中他们的故事,更是“待”在各种共同体中我们的写照。

《女神、娼妓、妻子与女奴:西方古典时代女性的社会生活》
[美]萨拉·波默罗伊著,吕厚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纵贯古希腊罗马世界,历时数百年的妇女社会生活史。作者萨拉·波默罗伊以“女神、娼妓、妻子与女奴”四类身份为线索,按照阶级与社会地位勾勒出女性的多重处境。从职能范围狭窄的女神、相对自由的罗马贵妇、深居简出的雅典女公民到处境艰难的底层女性,她重建了古希腊罗马女性的真实生活图景。

《史学大厦:历史学的14种思想流派》
[新西兰]安娜·格林、[澳]凯瑟琳·特鲁普著,王涛译,领学东方|金城出版社
由安娜·格林与凯瑟琳·特鲁普合著,系统剖析14种影响深远的史学思想流派。书中梳理各流派时代背景、核心观点、代表人物及著作,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剖析流派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挖掘流派间潜在联系,还包含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与案例,探讨史学研究本质命题,助力读者理解史学多元理论,启发对历史本质与研究路径的思考。

《士兵之死:世界阵亡简史》
[美]迈克尔·史蒂文森著,伍莎恩译,李佳星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巡视了古典时代、中世纪、殖民时代的战场,重新走进美国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直至进入21世纪初的战事前线。在战争进程和历史叙事之外,目光凝注在士兵生命的最后时刻。

《送箱啤酒去越南——战争中的友谊与忠诚》
[美]约翰·“奇克”·多诺霍、J.T.莫洛伊著,谭阳译,格致出版社
1967年,26岁的约翰·“奇克”·多诺霍在纽约因伍德的一家酒吧喝酒。聚集在酒吧的人都在越南的战争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有人提出,应该派个人悄悄去越南,为那里的战友送上啤酒和欢笑。奇克主动请缨。两天后,他带着满满一背包的啤酒,登上了开往越南的货船,开始了一场奥德赛之旅,经历了一系列滑稽又痛苦的冒险。

《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加]丽贝卡·克利福德著,张露露译,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一部纳粹大屠杀幸存儿童的人生及心灵史。他们因年幼鲜有战时记忆,但其战争始于战后:物质困境;被各方仅看重其受害者身份,视其为“资源”争抢;被亲人和机构抛弃;幼时有创伤记忆闪回,成长后却不知自己到底是谁。本书追踪百名幸存犹太儿童的战后人生,勾勒其微妙深切的精神历程,探索童年的失落及时代丧痛如何影响一生。

《微笑革命:18世纪的巴黎与牙医》
[英]科林·琼斯著,王启元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在欧洲的“牙医旧秩序”下,上流社会不允许在社交场合咧开嘴表达感情,无拘无束的微笑是与下层民众联系在一起的。而在18世纪的巴黎,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逐渐出现了现代社会熟悉的露齿微笑。这一转变与情感的新理想、自我表现风格的变化有关,也与牙科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带来了一场“微笑革命”。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
[韩]张庆燮著,朴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东亚社会的现代化以一种快速而高度压缩的方式发生——用几十年完成西方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由此产生了一种被压缩的现代性。正是这种“压缩现代性”,为东亚社会普遍存在的极端变化、复杂性与不平衡作出解答。本书以韩国社会为代表,揭示“汉江奇迹”之下涌动的矛盾由何而来。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
[美]费正清、邓嗣禹著,王学深译,大象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汉学界系统研究清朝行政制度的早期经典著作之一,系统地研究了清代行政体制内的各项制度,存留档案的类别与用途,以及清代公文通过驿站传递和清末邮传系统的演变。与之同时,费正清在书中对明清“朝贡体系”有详尽的论述,更为早期海外汉学界利用《筹办夷务始末》等中文档案进行中外关系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治愈世界:医学进步的黄金时代1840—1914》
[德]罗纳德·D.杰斯特著,余荃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历史上,人类曾多次遭受大型疫病的侵袭,其中很多疫病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与之相伴的是医学的进步。本书的作者以华丽的笔墨和丰富多彩的细节讲述了现代医学启蒙的故事,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惊人的创新时代,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了解那些改变人类命运的医学进步与促成这些进步的伟大先驱。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美]高家龙著,禇艳红等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商业史及消费文化的著作,作者高家龙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揭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中国医药企业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如何巧妙地将西方商业模式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商业成功与文化传承。

《中午吃什么:一位吃货经济学家的美味指南》
[美]泰勒·考恩著,朱道凯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是一位酷爱下厨、深谙美食搜寻之道的吃货经济学家。他渴望打破我们的“饮食势利眼”,想用经济学原理为每个人安装美食搜寻雷达:找美食要走小道,别选大路;好餐厅里的人通常看起来比较严肃……

《作家城堡:纽伦堡1946,深渊旁的聚会》
[德]乌韦·诺伊玛尔著,柳雨薇译,新星出版社
1945年,纽伦堡审判开庭。各国记者从世界各地赶赴而来报道这次举世瞩目的事件。被安置在当时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完好之地——法贝尔堡的他们,在这里写作、争论,用酒精麻痹自己,捕捉着战后新世界的脉动。几公里外就是世界级头号战犯。本书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当凝视历史的深渊、思考罪责和正义,他们的写作方式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延伸阅读: